电影录音部门和剪辑部门交互规范的参考

2020 02-06

本文授权转载自黄烁老师公众号“后期骗局”。

黄烁,剪辑师,擅长后期流程的搭建及管理。工作之余极力推广和普及规范流程,创办的公众号“后期骗局”(ID: houqipianju)是后期从业者必看的公众号之一。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参与《长城》《捉妖记》《九层妖塔》等项目。现担任《封神三部曲》剪辑师、剪辑组组长,负责全片剪辑工作及团队的搭建。


黄烁老师文章开头提到的直播,是中国剪辑师社群直播 LIVE 的第四期,直播回放戳这里即可, 3月 6 日直播当晚,黄烁老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做了非常精彩的分享。


以下为原文,文章末尾加入了原微信公众号精选出来的留言和互动。


——————————————————————————————



一个多月前,我在影工网做完“直播”回家的路上,刘佳老师给我打了电话(是真的打电话)。在诟病了一番当下混乱的制作流程和人们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后,决定要一起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推送。


我们明白,强行推广一套所谓的技术标准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像我这种民间闲散艺人,说话还达不到那么掷地有声的程度。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大家遵循某一规范(这也是我几年前的妄想,现在已经放弃了),不如告诉大家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在开始工作前沟通解决的,大家再根据不同的项目需要,做出调整。所以再次强调一下,各个部门开工之前一定要沟通!沟通!沟通!


以下文字,不敢叫规范,甚至不敢叫倡议,姑且叫它“参考”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同时我也愿意和其他制作部门一起制定更多制作规范的参考。



《电影录音部门和剪辑部门交互规范的参考》


一、同期录音标准参考


声音文件格式标参考


文件类型:Poly BWAV(broadcast wave files,多轨置于同一声音文件内)

采样频率:不低于48khz

采样深度:不低于24bit

Reference Tone:-20dB

轨道分布原则:建议录音师在现场做混音,方便剪辑时直接使用。Mix轨放置在第一轨或前两轨,其他独立分轨依次摆放。(关于为什么建议现场录音时做混音,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这里不做赘述)

同一场次不建议更换轨道对应角色的分配顺序,即使某些镜头没有包含该角色台词也一并打开轨道录音,方便后期查找。


文件命名方式


声音文件的命名方式和打板方式有直接关系。打板方式分为英式和美式,国内大部分使用的是英式打板方法。

英式:Scene_shot_take。美式:SceneTake(美式的没有Shot的概念)。例如,20场1镜5次,英式打板对应的文件名为:20_1_T5,美式打板对应文件名应为20AT5。(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一镜头一般为Master Shot,在美式打板规范中,此镜不需要后跟字母。所以第一镜应为20T5)

为了便于更改文件名和统一格式,可以预留场镜次的位数,预留位数用0表示。例如,上述文件命名则会被写作20_01_T05或者20AT05。

如采用美式打板方法,统一使用大写字母。建议打板时跳过一些和数字相似的字母(包括但不限于超过D I O S Z)。可用字母用完之后,增加一位字母顺延。例如20YT01下一镜应为20AAT01, 再下一镜应为20ABT01,依次顺延。

如果遇到临时增加的场次,建议在场之前加字母。例如要在第20场前增加一场,场号即为A20。也可以使用小写字母与一般信息进行区分。

特殊声音类型要使用字母简写进行标注,例如环境声可用AMB,补录台词可用DUB,并在metadata或者声音场记单里注明此条为Wildtrack(意思是不与任何已拍摄镜头对应的音频)。如录音机无法实现此功能,也可以后期通过Wave Agent软件加以标注。除此之外,特殊声音的文件名里也主要体现其所属场次,方便后期查找。



Soundroll的命名方式


其作用相当于视频的卷号。可以按日期进行命名,嵌入到Wave文件中,例如今天是4月29号,那么对应卷号就是200429,具体格式需要自行讨论。该信息会在后期回套声音原始素材时成为主要依据。如果录音机无法输入Soundroll,可以使用Wave Agent软件手动输入。



文件备份和管理


录音部门每天至少备份两套声音文件,并且不得保存在同一介质中。每一份文件都需从源文件拷贝,不得进行二次复制。相应的ALE,CSV和PDF文件也一同进行备份操作。

目录层级:项目-日期-文件类型。日期文件夹中可以单独列出补录的声音素材文件夹,方便查找。



同期录音场记单规范


声音场记单至少要包括以下项目:影片名称,录音师名称,录音机型号,话筒分配轨道明细以及对应剧中人物角色名称,声音卷号,日期,场镜次,OK条(Circle Take),以及尽量详细的声音评价和备注。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生成电子场记单,格式为ALE ,CSV,或PDF文件。

如果录音机没有电子场记单功能或者不方便使用,推荐使用Movieslate软件录入声音场记单并且和录音机时间码同步。


同期录音送交每日声音素材流程


每天和DIT部门以及剪辑部门专人交接文件,建议每日填写文件交接单,注明交接人,交接日期、时间,交接内容,文件大小和文件数目。

送交轨道数量:全部轨道,包括mix和所有分轨,便于剪辑挑选,单独采录的声音文件也需一并交给剪辑部门。

不建议采用网络传输声音文件,除非确认双方网络环境足够安全。



二、剪辑组采集同期录音声音素材规范


使用剪辑系统采集声音文件时,按数据传输采集,不做任何调整或者转换。

尽量不使用第三方合板工具(如达芬奇),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声音文件的metadata。(关于如何在达芬奇里保留声音的Metadata,请参考我之前写过的文章:ALE & Metadata ·下)

剪辑不应更改声音文件的文件名以及Soundroll等元数据,以免后期声音回套信息无法匹配。

剪辑部门收到来自现场录音部门的场记单(ALE或者CSV文件),需要将其导入至剪辑系统以完成信息录入。

剪辑时建议将轨道做清晰的划分,例如1至8轨为同期声对白,10到29轨为声效,30到32轨为参考音乐。

就像为什么监看设备需要校准颜色一样,监听设备同样需要校准。建议剪辑部门尽量将监听环境规范化。(可参考之前的文章:给剪辑师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关于声音制作的一些探讨)



 


三、剪辑部门输出给声音部门的声画标准


参考画面


推荐使用DNxHD,DNxHR或Apple ProRes作为视频编码,Quicktime作为封包。不推荐使用H.264作为视频编码。

命名格式。<项目名称>__<版本号>_<接收者>_<生成日期yymmdd>.mov。例如TMD_R2_V3_Skywalker_200423.mov。如果只是视效镜头、音乐、声效的更新,但是剪辑点没有改动,则版本号只升级小数点后面一位,例如:

TMD_R2_V3.1_Skywalker_200423.mov。

Burn-in:所有剪辑画面的Burn-in信息建议放置于遮幅内,以免对画面内容造成遮挡。Burn-in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剪辑时码,镜头时码,镜头slate信息(场镜次),视效镜号,当前剪辑版本号,生成日期。

画面水印:水印需要在放置在画面范围内。不透明度以不影响声音之作为参考。水印位置、不透明度和内容要统一。水印大小以“裁不掉”为前提,不可过小,减少画面内容泄露无法溯源的情况发生。

画面分本要求:每本尽量不超过25分钟,尽量按音乐段落分本,每一本画面头尾需加Leader。Head Leader长度为8秒整,Tail Leader长度为4秒整。Head Leader第6秒处(画面显示2)要有2-pop(-20dB的1000Hz标准音)。建议剪辑时间线上的所有音轨都放置2-pop,以方便声音部门工作。

时间码:见下表


参考音轨(Guide Track)


轨道分类:由剪辑出给声音的音轨分成三个独立部分,分别是DX、EX、MX,也就是对白,声效和音乐,输出文件类型可以是wav或者Aiff,声轨长度必须和相对应的画面长度完全一致(从画面head leader第一帧至tail leader最后一帧)。

命名与参考画面保持一致。例如TMD_R2_V3_DX_Skywalker_200423.wav.



AAF


建议统一使用AAF进行工程交接。相比OMF,AAF有更好的兼容性,能继承更多的Metadata,且无2G的大小限制。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不要限制Handles(余量)的长度,将完整的音频交接给声音部门。


EDL


画面EDL。剪辑将整理后的时间线生成EDL,通常为第一轨的画面内容,用于声音使用第三方工具(如Ediload,Conformlizer)进行不同版本间的对比,以自动在Protools里整理新版本的时间线。

声音EDL。用于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套底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EDL的具体格式和所要包含的信息,应依需求而定。



剪辑修改单(Changelist)


每次剪辑改动,剪辑需要以表单的形式告知声音部门。改动内容需详细地被记录。

建议修改单具体到单个镜头的长短变化,方便声音部门对照参考。


以上完全作为一次抛砖引玉,纰漏之处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多提意见,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参与到梳理制作流程的工作中来。感谢来自MPSAC的成员、自由录音师王志斌,徐忱,高宇光,以及MPSAC成员、中影基地声画中心技术负责人贾京京。几位老师都有参与合拍或海外项目的经验,全程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当然要感谢MPSAC成员,自由录音师刘佳老师,没有他就没有这篇推送,也是他的张罗才使得大家的想法得以汇聚。




以下为原文放出来的文章评论。


吳興榮

1,我干了十几年的录音,从来没记过场记单。现在都有时码器了,你别来找我麻烦。 

2,我这里有电子版,就不给你手写版了,结果是一个pdf的声音报表,根本不是场记单。

3,声音老师录出来的每条声音都有8个文件,一轨一条。

4,文件名:

第一天:0001,0002,0003…

第二天:0001,0002,0003…

5,制片:有时码,不打板。

录音老师:昨天时码器忘充电了。今天多了一台机器时码器不够。线断了,口坏了。时码掉了没发现。时码忘对了。今天拍的都是升格。

总结:不求有多好,但求别太差。

作者

哈哈哈,现实世界的血泪史!慢慢来吧,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青铜狼

干货和诚意跃然纸上,尽收眼底,感谢辛苦码字。同时,为何隐隐感觉这篇不像是技术文,更像是刘佳湿胸作为“答谢客户专用汉”的出柜官宣?……???

作者

不敢多想......



罗珠多吉 金子

国内不规范的机房太多 你写的很棒 借鉴价值也高了 我就碰上制片方提供的机房不读Aaf文件

作者

所以,一个懂行的制片是多么的关键



郭小明君

Final cut X就是业界毒瘤,apple那个流程只适合小型vlog和对接logic单一流程的音视频编辑。电影工业上AVID流程需要强行普及,我在项目里使用Pro tools接收mediacomposer的session完全没有任何格式上的问题,没有任何对声音重采样的过程,剪辑和声音几乎可以同步进行,极其高效和准确。

作者

我觉得不管用什么软件,不给别人添麻烦就好。也有用X但能把流程尽量缕顺的。当然大多数人是只顾自己

郭小明君

最后一句点到了关键?。用何种工作站是剪辑师自己的习惯和选择,但是如何衔接上下游也同样是该部门的职责,有些HKSE的老师很喜欢用X,但是他们会让自己部门甚至手动套MC给到声音和DI,这就很令人尊敬了。



Harry

我们因为这次成本低,所以前期要压缩时间,尽量快拍完,细节交给后期处理;我们连续三个大夜,演员们很辛苦,摄影老师抓紧时间,录音老师别那么拧巴了,能后期处理尽量后期处理;我们时间开会沟通了,先得把机开了,开了机钱才能打进来,先拍,后期再处理,他们都是专业的。黄老师你别说这么细,我顾不了这么多,行行行我知道你以前跟好莱坞组合作的,这样吧,我让生活制片给你送老外的盒饭,80一盒呢,你别让别人瞅见就行,你们三个人我给你们四盒,吃完装黑垃圾袋扔楼下垃圾桶里,行不?黄老师

作者

赶紧都等着你的元首愤怒第二集呢!



太阳

现在大家都视频和录音统一调频了,拿到后期直接达芬奇合板,方便很多

作者

两码事,仔细阅读


陈光

功德无量黄老师

作者

谢谢陈老师



林安兒

寫得蠻清楚keep it up

作者

谢谢林老师



阿乌Wuerhan

黄师父的葵花宝典

作者

恭喜您中奖了!



ZzacC

2020版的达芬奇合板貌似OK了

作者

好消息



㊣如我所料

沟通以后就只剩沟通了?



小田不让切

楼上吴姓朋友写得过于真实……



少维?

我:剪辑老师您看看这篇文章,方便咱们规范交互?

剪辑老师:先不说这个,你声音给过来的怎么每次都跟画面对不上啊?

我:您改过画面了吗?

剪辑老师:导演,这个声音后期不太会干,我上次跟您提过的那家……


王老刀

已经中了两次招,

1.DIT在同期拍摄时进行现场剪辑直接把素材名字cover成画面名称,导致后期眼睛差点瞎掉,录音场记单基本白记。

2.第二次中招,在粗剪合板的时候不知道剪辑出了什么毛病,合完交接下面工作的时候发现所有的音频名称全部消失,只变成孤零零的“白板”,且细心且敬业的后续工作人员为了剪辑准确性把所有重要的效果和音乐全部编辑了一遍并且散乱的堆在PR工程里,当我拿到7个总大小10G的OMF时我很惊讶,迫不得已另外单独再开一个工程把7个OMF合在一起(omf一共合集42轨),并且勉强的整理出来(同期声所有名称全部消失,只有一些奇怪名字的效果和音乐名称,大概估计都是从某网站下载的),现在这个活儿我还在干...



黄乐翔

希望制片人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年轻人更能接受新的技术,同时希望制片人不要再只找设备齐全的录音师,录音机很贵,适合某个剧的话筒不只有416,租最新的没什么不好


Alex Sun 孙 行

加油 一切都会好起来


韩佩臻~end

别提 前两天还碰见一个咬死说带了卷的调色,我扔软件里一看根本没有,让他给我看看咋设置的卷发给我一个输出的文件名的截图内心一万个草泥马


(录音)李敏华13146819592

没有录音价格参考。另外时码不能同步,更不应该录音负责(应该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而且对录音机和摄影机有很大的影响!


李季夫 JEFF

好文章, 大家重视起来就好了,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声音制作在比较后置。不能像调色DIT,剪辑VFX一样联系紧密,有时等交接到声音后期的时候剪辑师都已经离组,组里可能只有剪辑助理负责联络。所以我觉得更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声音部门早一点参与到后期创作,在剪辑中间就可以提供一些声音设计元素,同时与DIT和剪辑部门进行够充分的沟通。


AQ-with 15 pills

有用??


王銘

 干货满满


姚狗蛋

黄老师的文章一如既往干货满满